俄罗斯政治学者德米特里·特列宁抛出震撼论断:第三次世界大战早已打响,这场混合了经济绞杀、代理人战争与意识形态颠覆的新型全球对抗,正将人类拖入深渊。
西方对俄战略:从遏制到“彻底摧毁”历史根源:普京在纪录片中揭露,西方从未接纳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,而是将其视为“必须驯服的地缘政治野兽”。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曾私下警告:“只要俄罗斯仍是强权,欧洲永无宁日”,美国前驻俄大使麦克福尔更直言北约东扩是对俄“慢性放血”。
经济绞杀:2022年北溪管道爆炸后,欧洲能源危机加剧,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因断气每日损失1亿欧元。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痛斥制裁犹如“朝自己肺上开枪”,而俄方反制措施将输欧天然气削减80%,迫使西方承认其“以彼之道还施彼身”的能力。
乌克兰战场:代理人战争的“火药桶”夏季大决战:2025年7月,俄军发动开战以来最猛烈空袭,6波导弹攻击导致8000名乌军阵亡,10万士兵临阵脱逃。朝鲜3万“志愿军”加入俄军战线,俄朝联军在顿巴斯形成合围,6000名乌军陷入绝境。
外援博弈:美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“爱国者”导弹系统,但五角大楼内部出现分歧。副防长科尔比主张“集中资源对付中国”,直言“乌克兰不值得耗尽美国家底”。俄罗斯则警告:任何对俄本土的打击将触发全面核反击。
全球冲突蔓延:中东与北约的“火上浇油”中东乱局:美军持续空袭也门胡塞武装,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交火升级,伊朗核设施遭疑似袭击。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曾预言:“若乌军攻击莫斯科,三战绝不限于欧洲”——如今这一风险正成为现实。
北约东扩:芬兰加入北约后,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被压缩至仅数十公里宽的芬兰湾,两侧全被北约成员国封锁。北约同步启动“大西洋三叉戟”空军演习与“波罗的海行动”海军演习,参演装备包括F-35战机等尖端武器,演习区域直指俄边境。
信息认知战:妖魔化俄罗斯的“舆论核弹”双重标准:西方媒体将俄军轰炸乌能源设施称为“战争罪”,却将美军空袭叙利亚民用目标美化为“精确打击恐怖分子据点”。2024年乌克兰制裁中国军工企业时,西方迅速炒作“中俄邪恶轴心”论。
价值观武器化:欧盟总部飘扬的彩虹旗与莫斯科红场东正教圣像的对比,被西方塑造为“进步VS保守”的文明对决。普京反击道:“他们只想用这些话题分裂俄罗斯社会”。
西方阵营内部分裂:利益优先的“同盟裂痕”欧美分歧:特朗普政府要求欧洲全额承担对乌军援费用,称“欧洲得失最大,理应买单”。欧盟外交官卡娅·卡拉斯虽表面附和,但私下质疑美国“独揽功劳”。俄外交部讥讽:“欧盟花钱让乌克兰人送死,却以为自己是在买单吃饭”。
军备困境:美军155毫米炮弹库存告急,“爱国者”导弹年产量仅300枚,需优先供应日韩。德国虽向立陶宛派驻5000人装甲旅,但欧盟“重新武装欧洲”计划需耗资9066亿美元,资金缺口巨大。
全球军事化加速:130万兵力集结的“危险信号”俄乌总动员:俄军启动“联盟防御2025”计划征兵20万,乌议会第16次延长战时状态。凤凰卫视披露:双方在苏梅方向投入总兵力或达130万,为三年来最大规模集结。
亚太风险:美军在菲律宾部署射程数千公里的“堤丰”中程导弹系统;日本强化西南诸岛军事基地,为美介入台海提供前沿据点;朝鲜频繁试射导弹,半岛局势一触即发。
核阴影笼罩:50天倒计时的“最后通牒”特朗普向普京下达50天内达成和平协议的最后期限,威胁否则将对俄征收100%关税。俄外长拉夫罗夫冷峻回应:“美国总爱设定期限,但俄罗斯绝不牺牲国家安全利益。”与此同时,俄军“匕首”高超音速导弹已瞄准基辅,核演习频繁上演。
这场被特列宁称为“未宣告的世界大战”,其胜负或许不取决于领土得失,而在于谁能在经济崩溃、人道灾难与核威慑的钢丝上走到最后。当德国《图片报》头版标题惊呼“我们已身处三战!”时,普通人唯一能确定的,是历史从不给旁观者预留席位。
九融配资-配资网站平台-股票配资网大全-线上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